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同志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会议期间,就如何把握十八大报告的精神实质,记者专访了中央编译局办公厅研究室主任胡长栓教授。他告诉记者,十八大报告是旗帜鲜明、思想深刻、部署全面、求真务实、催人奋进的报告,也是蕴涵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新文献,其中,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强调“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是报告的最大亮点,体现了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积极探索和深刻认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发展的开放性本质,体现了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以实践为基础推动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智慧,根据世情、国情、民情新变化,客观面对中国经济社会进一步深入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认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和不足,深刻反思全球化视野中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的主要成就和教训,对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等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根本性问题的科学回答。是我们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推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更好更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一、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必须不断增强理论自觉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阶段,反映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特点。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首先就要不断增强对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理论自觉,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清醒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一是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近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发展是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不同历史时期,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发展,经济社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并出现与以往明显不同新特征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的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反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和新阶段。
二是科学发展观确立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新主题。到目前为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我国社会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三大阶段,分别形成了主要以政治革命为主题的毛泽东思想、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改革开放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了新阶段,即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阶段。科学发展观以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诉求,反映着以人为本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本质,明确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主题。
三是科学发展观明确了我国人们社会生活的新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看来,需要不仅是人的一种“天然必然性”,而且也是人的一种“内在的必然性”,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是人的需要的基本结构和发展层级。在某种程度上,革命、建设和改革先后实现了我国人们的生存需要和享受需要,并由此产生了人们的发展需要,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巨大成就,使发展需要在我国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更加突显出来,科学发展观反映我国人们需要的这种发展变化,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明确了人们对于发展需要的新诉求。
二、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必须切实增强实践自觉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理论只有掌握群众才会变成物质力量,科学的理论也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不都是因为理论的缺失,很多时候恰恰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使我们缺少落实理论的实践自觉,结果是科学的理论不能落实为科学的实践。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不仅要不断增强对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自觉,而且也要切实增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实践自觉。
一是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为切实服务人民群众的自觉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这不仅是由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决定的,而且也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胜利与成功的重要基础,是党的各项事业不断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党从成立那一刻起,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新形势下对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就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为服务人民群众的自觉实践,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实实在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了解人民群众的真正需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不是以一种对立的思维来看待和处理人民群众的合理要求。
二是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落实为引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自觉实践。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在全球化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教训理性反思的结晶,反映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它要求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确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尤其是要切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自觉打破唯GDP论的观念,坚决反对杀鸡取卵式的极端发展,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联系、相协调,把握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整体发展,在协调与均衡中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互适应和促进,在持久和连续中实现经济社会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统一,正确处理好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以及改善民生与经济发展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把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实实在在落在实处,而不只是停留于口号,挂在嘴上。从而充分发挥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地位的伟大力量和体现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地位的根本优越性。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